大陆为什么没有梁孟松?

2024-05-31 99

热心网友1

说到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必然想到“举案齐眉”这一成语。但如果说“举案齐眉”这个典故是发生在东汉时期咸阳名士梁鸿与孟光夫妻之间的故事的话,恐怕就鲜为人知了。梁鸿(约25—约104),东汉前期文学家及隐士。字伯鸾,扶风平陵人。平陵县城旧址在今天的咸阳西北5公里北上昭村到庞村一带,是西汉昭帝依托平陵而设置的城市,为著名的五陵之一,此地多为当时的达官显贵及巨贾富商们所居住,梁鸿自小便生活在这里。王莽末,梁鸿幼年,随父亲梁让出使并寓居北地(在今甘肃庆阳西北)。在此期间梁父不幸染疾去世,因为遭逢乱世,梁鸿又年幼,时人便草草将梁父卷席而葬。幼年丧父在梁鸿心里投下了沉重的阴影却也铸就了他日后坚忍淡泊的性格。东汉初,梁鸿在几位父亲故友的资助下进了当时中国官办的最高学府太学读书,虽然家境贫寒,但梁鸿学习非常刻苦,他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所不通,他一心一意做学问,但对功名利禄却不屑一顾。毕业后,他选择了一个在上林苑放猪的差事,虽然学无致用,但他也安得其所。一日,他误将火种遗落引起火灾,烧了别人的房屋,他便四处寻访被烧的人家,并愿意用自己放牧的所有生猪来偿还,谁知那家主人为人刻薄,以为赔少了,梁鸿说:“我家贫,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赔了,要不我愿意为你做几年工来补偿。”主人便同意了。因为梁鸿做事勤快,从来都不懈怠,周围邻居发现梁鸿不是普通人,便一起谴责那家的主人这样对待梁鸿。主人见梁鸿也不是一般的人,心生敬异,要将猪归还给他,梁鸿拒辞不受,也不再当猪倌,径回老家平陵去了。由于梁鸿的博学与高尚的人品,使得当地不少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梁鸿都谢绝不娶。与梁鸿同县有户孟姓人家,有个女儿,肥胖丑陋,肤色很黑,年已三十,尚未婚配,更让人称奇的是其力大如牛,竟能将一般男人都无法举起的石臼高高举起,因为这个缘故,方圆几十里鲜有求亲者,即使有求亲的,也被孟姑娘拒绝,她的父母为此很是着急,就问:“儿啊,你到底想嫁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孟姑娘答到:“我要嫁就嫁给象梁鸿那样德才兼备的人!”当地人听了孟女的话后,都讥笑她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梁鸿却看中了孟女的品行,断然娶孟女为妻,婚后,梁鸿却一连七天将新娘冷落一旁,不理不采,新娘惶恐地跪在床前问其缘故。梁鸿说:“我的妻子应该是荆钗布裙,能跟我一起归隐山林。你现在穿着光鲜,面施粉黛,这难道是我所想要的吗?”孟氏不语,起身低头退出,不一会儿她簪着椎髻,穿着粗布衣服进来了,梁鸿见了大喜:“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啊!”。于是就给孟氏取名孟光,字德曜。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妻子问梁鸿:“我常听说您想隐居以逃避祸乱,为什么到现在没有行动?怕不是向世俗势力低头了吧?”梁鸿明白了妻子的意思,便携妻子一起隐居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闲暇之余,梁鸿便吟咏诗书,弹琴以自娱。东汉章帝时,梁鸿东出函谷关,经过京城洛阳,登北芒山,见宫殿华丽,不禁想起劳苦大众,便赋《五噫歌》一首以示感慨:“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大意就是:登上高高的北芒山,俯览脚下的帝京城,宫室是多么地崔嵬,老百姓的辛勤劳苦,却远远地没有尽头。不知道为什么,这首诗传到了章帝那里,章帝虽然也算是一代明君,但也不能容忍有人这样的玷污朝廷,于是下令追捕梁鸿,梁鸿只好隐姓埋名携妻儿逃亡齐鲁一带。南宋刘克庄曾有诗云:肃宗汉明主,犹恶五噫诗。一旦拂衣去,世人那得知。这是对梁鸿生平的真实写照。《五噫歌》是梁鸿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影响了梁鸿一生的作品,其对后来文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后来诗文中常把告退或者写背时之作称作“赋五噫”。我们言归正传,梁鸿夫妇在齐鲁呆了不长时间,又被追捕无法落脚,只好又往南逃到吴(今天的苏州、无锡一带),投在富商皋伯通的门下做雇工。白天梁鸿为人舂米,晚上每当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时,孟光已经为他做好了香喷可口的饭菜。她不敢抬头直视丈夫,就半曲身子将盛着饭菜的托盘举至眉前端给丈夫吃,这就是著名的“举案齐眉”典故的由来。有一次给皋伯通看见了,惊叹道:“能使妻子这样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于是换了间自家宅院内的大屋给梁鸿夫妇居住,自此梁鸿方得潜心学问,闭门著书十余篇,可惜的是梁鸿的文集到隋朝时已经亡佚了。梁鸿最终死于吴地,皋伯通感于梁鸿的高风亮节,将他葬在了战国义士要离的墓旁,大伙都说要离忠烈,梁鸿清高,葬在一起让后世之人来瞻仰吧。其妻孟光后来携子回到了老家平陵,从此潜心教子,无疾而终。梁鸿、孟光夫妻恩爱的感人故事,千百年来为人所颂扬,被誉为千古第一婚配,在吴地人们为了纪念他们,把他们隐居当地的山改名为鸿山(今无锡境内),因为梁鸿夫妇将北方一些比较好的耕作方法教给当地人,于是被当地乡民称为“种田祖师”。在鸿山上,现在依然供着梁鸿和孟光的塑像。当地乡民每年都会到山上拜祭他们。然而很多拜祭的乡民不知道这是东汉时期的大文学家,他们只知道这是教他们先人种田的农圣,拜祭是希望能够得到庇护,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他们的隐居地吴地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山歌:“梁鸿孟光到梅里,隐居江南浚梁溪。铁山脚下传耕织,举案齐眉好夫妻。”现在在无锡新区鸿山一带一些老人依然可以吟唱“举案齐眉”一直是中国传统夫妻恩爱的楷模,他一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甚至影响到了日、韩等国家的家庭传统,但今天却有人对此产生质疑,认为这是封建社会妇女地位极其低下的一个典型代表,对此我不能予以苟同。从上面我们讲的故事可以看出,孟光貌虽丑,但并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小女子,她能拒绝上门求亲的人,也说明了她有主见,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直到遇到梁鸿,她才甘心情愿的做一个“举案齐眉”的老婆,她用这种让常人难以理解的行动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崇拜和喜爱,这有什么不可?更难得可贵的是,在和丈夫间沛流离的逃亡中,她不离不弃,始终如一的跟随着丈夫,对丈夫关怀备至,才使得丈夫赢得别人的尊重,有了后来的文学上的成就。她,无愧于一个伟大的妻子!今天我们当然不会要求所有的妻子都象孟光那样对待自己的丈夫,但夫妻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却是其中始终不变的真谛,作为今天的夫妻,我们应该从中感悟到一些什么,难道不是吗?

热心网友2

徐茂公指的就是著名的李勣,其实这也不是他原来的名字,他本来名为徐世勣,但是后来被皇帝赐下了李姓,他是唐朝时期非常有名气的将领,还曾经被封做了英国公,为唐朝扩展疆土做出伟大贡献,在和突厥以及高句丽的战争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关于徐茂公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历史上有着明确的记载,据说在669年的时候他成为太子太师,那个时候征西的战争还没有结束,但是就在这一年他却得了非常严重的病,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召见了他的弟弟李弼,知道他们兄弟二人感情非常好之后,就下令让李弼在京中照顾自己的哥哥。    自从徐茂公生病之后不管是皇帝还是太子都一直为他请医问药,而徐茂公见他们送来了药就吃下去。然而家中却并不自己请医生,任何的医生巫医都不可以进入到他的家中,就连他的弟子们送去的药他也拒绝不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快要八十岁了,跟随过明君也做过高官,这就是命了,不能够强求寿命的长短。不久之后他告诉李弼自己的病快要好了,于是想要举行酒宴,然而在酒宴结束之后他却和弟弟说出了自己的遗言,交代过自己的身后事之后他很快就在669年的年底去世了。也就是说徐茂公是病死的,在他死去之后皇帝下令停止上朝七天并且追封他为太尉。

热心网友3

徐茂公,本名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mào gōng),后来改名李勣,总章二年(669年),李勣被加授为太子太师,增赐封邑连同以前的有一千一百户。 这一年,李勣卧病,唐高宗李治封李勣的弟弟、晋州刺史李弼为司卫正卿,让他能够在京城照看兄长的病。同年十二月初三日(669年12月31日),李勣病逝,享年七十六岁(《新唐书》作八十六岁 )。李治闻讯后为之悲哭,下令辍朝七日,册赠李勣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赐谥号“贞武”。又赐给棺木,允其陪葬于昭陵,命司平太常伯杨日方监护丧事。到下葬当日,李治亲临未央宫故城,登上宫楼为他送葬,望着灵车痛哭。太子李弘跟随李治送葬,悲痛到极点,使随从都深受感动。李治命令百官送葬到未央旧城西北,所筑的坟依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的先例为准,仿照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建筑,以此表彰李勣击败突厥、薛延陀的功劳。

热心网友4

徐茂公实际上原名为徐世勣(后改名李世勣,永徽年间改名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 公元669年李勣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善终。 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其他人在问

如果在游戏《花满唐》中没有七天乐活动,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解决问题:检查更新:确保你的游戏是最新版本

以下是一些描述国庆七天乐的高质量文案句子:1. 这个国庆,我们迎来了第72个华诞,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

时光流逝,不知不觉我来店已经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里,思考亦多,感慨亦多,收获亦多。对我而言,这段时间

一、太原地早餐“头脑。“头脑”是太原特有的一种风味小吃,为汤状食品。在一碗汤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

七天的情话,让我想起了那些温柔的场面。每天用心倾听、关注对方,用真诚的语言传达爱的情感。不仅仅是甜言

驾驶证满分学习七天内有时间限制。根据《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记分满分教育和审验教育工作规范》:第十一条

一般来说加油票过了30天以后通过app上自助开票已经是不可以了,因为软件上的时间是有规定的,只能开具

是正品,可以放心购买。百分之百官方直供正品,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发货时产品外包装封条都是完好的。兴盛优

周周赚,这个产品比较可靠也比较安全。一、周周赚是安全的银行的一些服务也是比较人性化的,当有人去银行办

通知存款是一种不约定存期、一次性存入、可多次支取,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